地址: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龚家铺110号 邮编 :430077
鄂ICP备09016358号-1 电话 :027-81807064
来源: 日期:2008-02-17 00:00:00 浏览次数:
打印城市圈试验区以武汉为主体,增强”1+8“城市在产业、金融等方面的关联度,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
近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武汉城市圈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据悉,同时获批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还有长株潭城市群。
国家发改委领导在透露这一消息时强调,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是为了落实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认为:国务院近年先后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都、重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今位于中部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李罗力称,”两型社会“的申报获批,武汉将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最前端。
据了解,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武汉市为主体,发挥武汉在城市圈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武汉城市圈内”1+8“城市在产业、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关联度,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报工作始于2003年,其间,总体目标几经修改完善,最终于今年7月形成了目前的方案。 本报记者/郭婷婷
武汉城市圈美好蓝图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向省委、省政府提交的研究报告中,对”武汉城市圈“建设蓝图作了如下描述:
全力打造之下的”武汉城市圈“,将形成以大武汉为核心,与周边8个中小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格局。
今后10年,整个武汉城市圈的GDP平均增长速度将力争达到10%以上。
到2020年,武汉城市圈将有市区人口5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1个(武汉);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1个(黄石)、50~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4个(鄂州、黄冈、仙桃、潜江)、20~5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5个(孝感、咸宁、天门、应城、汉川),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2~3个。
恢复汉柜交易,推进圈内金融一体化
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对武汉市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组圈内其他地方金融机构,组建汉口发展银行(或银行集团),使其成为辐射武汉城市圈乃至全国的股份制地方商业银行。
以长江证券企业为基础,整合地方信托投资企业,组建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支撑发展为城市圈服务的地方金融产业。
积极筹建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在武汉、仙桃、孝感三地的银行票据已实现同城清算的基础上,向其他六市扩散。
有效整合圈内产权交易机构,成立武汉产权交易中心。
积极争取中央支撑,恢复武汉柜台交易,并创造条件向三板市场过渡。
建设武汉大市场,服务周边产业
武汉将成为内陆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钢材及制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仪器产品等区域性市场中心,尽可能将圈域内主要产业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活动吸引到武汉大市场上来,实现武汉市场服务业与周边主要产业的共生共荣。
鼓励大专院校与周边联合办学
鼓励武汉市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与周边地区开展联合办学、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共建技术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组建联合实验室,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鼓励武汉的科研机构建立起面向周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鼓励武汉的科研人员以各种方式为周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武汉轻轨延伸到周边,圈内县级城市二小时直达武汉市内轻轨建设将尽可能延伸到周边地区,着力提高运营效率。
以现有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为支撑,加快区域城市间的高速公路建设,同时加快建设武汉中环外出口公路,形成”三纵(京珠、阿深、随岳)、三横(沪蓉、杭兰、汉十和武汉至六安)、三线(仙洪赤、宁樟、阳逻至浠水)“和其他高等级路组成的骨架路网和干线路网,并实现骨架公路网高速化、干线公路网高等级化,县乡公路等级化、路面黑色化,使武汉城市圈内所有县级城市能够在两小时内直达武汉市区。
圈内信息一体化:”小灵通“互通、电信共区号、手机不漫游以电子政务建设为先导,以企业信息网和农业信息网为重点,积极促进城市圈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
同时,开发建设人才、教育资源网络,汽车、旅游等产业专用信息网,交通、医疗、治安、社保、社区等公众服务网络。增加投入,加快8市农村通信建设,加强8市本地传输网建设。优化现有干线传输网,建立武汉城市圈统一的电话网增值平台和信息资源平台。
条件成熟后,圈内实现”小灵通“互通、电信共区号、手机不漫游、电视统一传送。
打造内陆投资环境最优区域积极建设城市圈内统一的信用体系,使其成为内陆投资环境最为优秀的区域之一。
将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行政务公示制、承诺制、行政审批现任制和过错追究制。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外资企业网点服务系统。坚决清理和规范企业收费,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城市间政府服务职能的相互沟通,特别对一些跨城经营的企业和跨城流动的要素,统一政策和服务。